教有“德”,学有“法”——记金坛区贺国财名教师工作室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推进组第四十九次联合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5 信息发布:黄海燕 浏览量:1117次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帮助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9月21日,金坛区贺国财名教师工作室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推进组联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东城实验小学高珊珊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认识居民身份证》拉开帷幕。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让同学们搜集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有关知识,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整堂课由“身份证记载信息”“身份证的用处”“如何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高老师结合情景剧、破解身份证号码中的“天机”、火眼金睛识破绽、班级辩论等课堂活动,俘获了孩子们的心,结合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启发。

第二节课由华城实验小学龚娟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生命最宝贵》一课。本课教学中,龚老师紧扣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层层深入,通过调查采访、谜语导入、活动体验、小组合作、诊断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探讨生命的来之不易,体验生命最宝贵,带领学生入境、悟情、明理、力行。

随后,由河头分校戴心薇老师带来了《道德与法治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例谈》的讲座。戴老师启发全体成员,思政课堂要充分利用本土红文化资源,要将本土资源融入情境创设、社会实践、课堂活动并实现有机统一,聚焦本土化活动设计,运用好学生可知可感的案例,让思政课打动心灵、感动学生、入脑入心。
教学是一场修行,教研活动更是教师终身的修炼。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各位思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够坚定目标、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从“心”出发,共研、共进、共成长!
【供稿:东城实验小学 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