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1267次
——记金坛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课题研究”第二十七次活动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11月22日下午,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我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齐聚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开展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要素分学段落实的教学策略研究》第二十七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低年级语文要素有效落实的策略展开。
“初春草芽尖尖,仲夏清荷淡雅,晚秋红枫似火,暮冬白雪皑皑。”四季之美各有诗情,本次活动围绕“自然之美”这一主题,由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的丁艳老师和华罗庚实验学校滨湖分校的费书奇老师分别执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诗歌《四季》第一、二课时。
课堂教学展风采
课堂伊始,丁老师创设畅游“四季小镇”的大情境,在镇长花花的邀请下,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前往四季小镇,寻找代言人。丁老师以此为契机,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各种活动都演化为旅程的一部分:按要求自读可以驱散迷雾森林的迷雾、过字词关是在挑战拦路虎、在寻找四季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时学会仿写课文、背诵课文是为了获得去往下一站的车票。甚至小朋友也可以来当一当代言人,读读自己写的诗。整节课清新自然,师生表现精彩纷呈。
费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有效承接第一课时,带着孩子继续前往夏天、秋天、冬天三个小站寻找代言人,在活动中丰富了识字方法,形声字识字法、偏旁与汉字意义上的勾连,妙趣横生;探寻了朗读技巧,在有感情的基础上,带着孩子加上动作读课文,让朗读更加富有个性化;提升了表达能力,第一课时教会孩子叠词的使用,费老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加上动作词,仿说小诗,可圈可点。
总而言之,两节课紧扣识字、朗读、仿写,运用多种方法循序推进,多元化的引导,让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会表达到善于表达。
同伴点评促发展
研究课之后,丁艳老师结合课题研究以来的整体设想,以及在这节课中的推进式设计思路跟大家进行了分享;王兆娣老师就这节课在磨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和遇到的困惑与大家作了交流。
随后团队的小伙伴们也毫无保留地对这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郑绪月老师认为孩子见多识广,对于四季的感知有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去寻找更多的代言人,让课堂成为孩子自己的课堂;陈元元老师认为,在指导仿写秋季代言人时,可以将春夏两个部分拿出来与秋天进行对比,让孩子发现,还可以加动作说、加表情说;之后,其他老师也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于这两节课的看法与思考,团队成员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都受益良多。
导师引领明方向
最后总课题组长,区教师发展中心小语研训员陈秋云老师和孔蕙萍老师对班级常规、孩子的个体的朗读、多元化的表达,两节课的融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老师说,我看到的不仅是小朋友的可爱,更是小朋友的能量。孔老师说,原来低年级的课堂可以教得这样精致,设计得这样精巧,让我们体会到精益求精,让人眼前一亮;原来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学得这样轻松活泼又不失规范,思维活跃又不失严谨,让人惊喜连连。一个个点子,在不断点亮我们的思维,一句句肯定,在鼓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收获满满。
专题讲座有章法
课例研讨之后,来自西城实验小学的葛平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讲座——《聚焦语文要素,探寻朗读与表达之道》,在朗读指导上,提出了具体的策略:示范指导,积极模仿展开朗读;聚焦文章短语,分解认知梯度展开朗读;借助魔法棒,指导读好停顿;创设语言情境,融入情感;唤醒生活体验,伴随情感流露展开朗读;改变言语形式,丰富认知意蕴展开朗读;善用插图资源,依托直观形象展开朗读。表达上提出:以课文仿写为拐杖,把句子说准说通顺;利用文本补白,把句子说长说具体;以课文续写为桥梁,进行文本创新。这些策略和感悟,有理性的认知,有感性的实践,将课题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最后,孔老师对课题组后期研究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在研究的路上不断提炼教学策略,建构基本模型和教学范式,让课题研究的走向深入。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我们将继续坚定探索步伐,让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供稿:华罗庚实验学校尧塘分校 王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