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9 信息发布:房小科 陆卫英 浏览量:1997次
各小学:
第十三届金坛区“迎新年”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评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活动期间,通过学校初评推荐,共收到各校提交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近九百篇。1月18日,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进行了三轮盲评,共评出一等奖71篇,二等奖100篇,优秀指导教师63名(详见附件)。10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滨湖分校、华罗庚实验学校、段玉裁小学、常胜分校、白塔小学、新城分校、西城实验小学、东城实验小学、儒林实验学校、华城实验小学。
本次参评的数学小论文呈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1.论文主题呈现百花齐放的样态。本次参评的小论文主题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基于教材内容,围绕教材中的小版块,如“动手做”“思考题”“综合实践”等内容展开,撰写自己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和体会。大部分学生都是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生活中的素材用数学化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则从学科整合观念的角度,通过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优化组合,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补充,多元化多角度地全面展现知识。
2.论文内容具有问题解决的意识。大部分小论文都能着眼于自己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分析,或画图直观地表达思维过程或列表有序地进行数学思考或列式有条理地概括思维过程等,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3.论文行文展现丰富多元的表达。总体来看,小论文行文中已经很少看到一道题的解法或是一段文字的叙述形式。更多的是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自己的数学活动,体现活动参与的过程。有的小论文还赋予数学问题以童话的情境,增加了论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问题和建议
1.数学小论文要有“儿童味”。部分小论文家长、教师指导过度,行文成人化,语言缺乏童真童趣。这种现象反映出部分学校组织发动缺位,教师指导修改缺失。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小论文写作应该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要允许孩子走弯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教材中拓展新问题,真正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论文。
2.数学小论文要有“数学味”。有部分论文也在尝试写与数学相关的跨学科问题,但由于度很难把握,写出的论文缺数学味道,只是将某一次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描述,通篇很少出现数学知识的生成与思考。或是对当下的某种现象进行了描述,文中出现了几个数字,便当成是数学论文,没有利用数学思路进行思考与再研究。童话类的小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大多数过于偏向故事的叙述,缺乏数学味。有些有数学知识的运用,但过于简单,缺乏深度。
3.数学小论文要有“研究味”。解题类的小论文过于简单,就题论题,有的直接是数学教材或练习册上一道题解题思路的叙述,没有更进一步的思考或是探索的部分。也有的一篇中写了多道题,但又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过于零散,缺乏主题。我们认为,数学小论文要更关注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本质的探寻,要善于发现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要善于总结一类题之中共同的数学方法。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