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9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735次
——记金坛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课题研究”第三十三次活动
时维九月末,最美教研时。9月29日下午,我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齐聚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开展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要素分学段落实的教学策略研究》第三十三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高年段语文要素的系统落实”主题展开。
课例展示,凸显淬炼之功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研究课展示,来自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的郑绪月老师和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的陈岚老师分别执教了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两篇课文《桥》和《穷人》。
第一节课,郑老师以探寻小说的阅读钥匙为主线,通过“故事中理情节线”、“情节中寻冲突点”、“冲突中品人物像”这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序地实现了对于小说三要素的剖析以及情节环境对于人物塑造作用的点拨。第二节课,陈老师同样以任务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深入寻找环境细节,通过标点符号剖析、互动问答与合作阅读等手段,感知了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品质的刻画,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感受人物品质,并勾连表达要素,助力学生写好人物心理活动。两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富有结构性、层次性,在帮助学生感知小说人物的塑造上颇见用心,在指导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上衔接紧密。
评课议课,发挥群策之力
课堂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将设计的思考与磨课中的困惑与课题组的成员们做了分享。接着,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思考,就这两堂课展开了多角度的点评:丁艳和陈元元老师都认为,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第一节课关于“冲突”这一概念的处理可以优化,从“矛盾”的角度过渡一下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杨凌芳老师对于梳理文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第二节课抓住推动情节的关键事件来梳理更为妥当;佘月霞老师则从单元整体要素的角度谈到了这两节课的所得,肯定了两位老师将要素细化为单元学习的目标,实现了小说单元的教学价值。老师们还对课堂中思辨性问题出现的时机、如何为学生搭建理解小说三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支架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地讨论。
理论学习,分享智慧之思
评课结束之后,趁着思考的热度正高,来自段玉裁实验小学的吴飞飞老师依据本次研修的主题,带来了题为《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说类文本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吴老师梳理了三至六年级所有的小说体裁的课文,分析了其各自在不同年段、不同单元中所承担的落实要素的任务,对于小说类文本教学的实施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提出了小说的教学必须整体地、有联系地把握三个要素,需要构建大气的教学格局,在情节演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瞻前顾后”发现纵向的因果关系,“左顾右盼”觉察横向的互相影响,最终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思考、尽情表达。
高位点拨,彰显引领之效
活动的最后,研训员陈老师、孔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陈老师指出,两节课都关注到了小说的共性与单元的要素,非常鲜明地在课堂中予以呈现,但立足于高年段的视角,还需关注文本具体内容上的不同、指向侧重的差异,因此老师的备课要深入浅出,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梳理出指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路,设计结构化的活动。孔老师则肯定了两位老师品读人物切入点的选择,并启发成员们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如何将散的教程的路径串成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里找到文本的链接,然后在链接里把其巧妙地串成一条线索,更好地服务于高年段子课题“系统落实的策略研究”的方向,展现属于高年段应有的内在逻辑。
独行未必快,众行必然远。老师们竭尽全力的努力付出、成员们毫无保留的群策群力,共同催生项目研究的蝶变。我们始终坚信,教海无涯,“研”路行者无疆。在以后的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将继续抱团携手,在课堂中锤炼,于研讨中成长,描绘出教学路上更壮丽的风景线。
(薛埠中心小学 王小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