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常州市金坛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活动简报(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5985次

111日下午,陈耀方乡村小语骨干教师培育站第六次活动在西城实验小学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为探讨中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参与的还有金坛区小学语文中年级的教研组长和骨干老师们。  

   

首先,西城小学的杭静老师和薛埠小学的陈元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研讨课。  

杭静老师执教的是《石头书》一文。教学中她巧妙地创设了“人物、勘探对象”两个情境,将文中的生字词融入其中,同时穿插了词义和多音字的教学,一个个词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孩子读得有趣,读得明白。接着,教师围绕文中的6组对话,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看看石头书的样子,说说石头书的内容,了解石头书的作用。整节课思路清晰,设计精巧,把一篇难懂的科学小品文上得有声有色。  

   

陈元元老师带来的研讨课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她用一段充满童趣的传统佳节歌谣,把学生带入了“佳节”的氛围中,再出示一组文中关于欢庆节日的词组,补充了一首有趣的重阳节儿歌,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重阳节。然后在读通诗句、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理解关键词语,感受“长安”和“家乡”节日的美好场面,拉近了孩子与课文的距离。   

接着,培育站代表吴慧俊老师与在场所有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听课的收获与思考。  

他认为杭老师重视了生字的教学,将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课堂中的词语不是整体铺陈、单独呈现,而是应景而生,最后又回归文本。陈老师则提供了大量与文本有关的素材,以两个场景为线索帮孩子理清文脉,很好地渲染了重阳佳节的热闹。  

同时,他还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更巧妙地指导?如何让自己的评价更有实效?这需要每一位老师在课前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多一点准备,多一点思考,这样才能多一点高效。  

   

接下来的环节,研训中心的陈秋云老师带着我们回顾了近六年来对我区小学语文中年段的监测情况,指出了现阶段我们第一课时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生字教学太浅显、词语教学不深入。她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关注学段目标,突出年段特点  

课堂中,我们要重视字词教学,切忌走“浅显零碎”和“弱化理解”两个极端。同时,还应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重视对读的指导。教师要基于教材,给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孩子积累语言,为规范表达服务。  

二、重视研究教材,智慧使用教材  

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我们要用语文的眼光去发现、提取、设计、展开、提升。要与课标对话,对重点内容要善于“重锤敲击”,对拓展思考要敢于“仰望星空”。  

三、立足课堂实践,努力夯实基础  

我们要为语文教学定下两个目标,习惯的养成是我们长期要关注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方法的培养,把能力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积累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活动,有了丰富的体验,孩子才能真实地表达。  

五、融入课程建设,提升学科素养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接受课程建设的大环境,努力让自己融入其中,并以此为平台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  

   

最后,陈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有“大语文”的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二是要有“小语文”的视角,回归教材、回归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三是要有“真语文”的实践,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收获,提升能力。  

会场上,成员们认真聆听,认真思考。尽管并不都是执教中年段,但是这样的质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低年段和高年段也需要问问自己,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要拓宽视野,认真研读课标,关注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精心研究教材。相信通过这样的不断思考,培育站的成员们能够真正从“大语文”、“小语文”、“真语文”的角度对待教学实践,从而获得成长。  

昨天访问: 288027  |  今天访问: 217346  |  本月访问: 10850258  |  上月访问: 14634444  |  访问总数: 26744689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