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记金坛区中年段小学语文主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5532次

翻过十月最后一张日历,我们迎来了充满诗意的新开端。111日下午,天空分外清澈,阳光格外温暖,金坛区小学语文中年级的教研组长和骨干老师们齐聚在西城实验小学,共同探讨中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  

课例研讨:探讨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方向  

首先,西城小学的杭静老师和薛埠小学的陈元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节第一课时的研讨课。 

 

杭静老师执教的是《石头书》一文。教学中她巧妙地创设了“人名、勘探队员研究对象”两个情境,将文中的生字词融入其中,同时穿插了词义和多音字的教学,一个个词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孩子读得有趣,读得明白。接着,教师围绕文中的6组对话,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看看石头书的样子,说说石头书的内容,了解石头书的作用。整节课思路清晰,设计精巧,很好地达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陈元元老师带来的研讨课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她用一段充满童趣的传统佳节歌谣,把学生带入了“佳节”的氛围中,再出示一组文中关于欢庆节日的词组,补充了一首有趣的重阳节儿歌,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重阳节。然后在读通诗句、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理解关键词语,感受“长安”和“家乡”节日的美好场面,拉近了孩子与课文的距离。  

观课议课:对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更多思考  

接着,东城实验小学的吴慧俊老师向在场所有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听课的收获与思考。他认为杭老师重视了生字的教学,将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课堂中的词语不是整体铺陈、单独呈现,而是应景而生,最后又回归文本。陈老师则提供了大量与文本有关的素材,以两个场景为线索帮孩子理清文脉,很好地渲染了重阳佳节的热闹。两位老师均抓住了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紧扣为本,以字词为抓手,以读文为主要任务,浅尝辄止,为第二课时做好了铺垫。 

 

同时,他还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更巧妙地指导?如何让自己的评价更有实效?这需要每一位老师在课前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多一点准备,多一点思考,这样才能多一点高效。  

研究指导:如何守住教学的底线  

最后,研训中心的陈秋云老师带着我们回顾了近几年年来我区小学语文中年段学生参与省学业监测情况,指出了现阶段我们第一课时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生字教学太浅显、词语教学不深入。她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一、关注学段目标,突出年段特点课堂中,我们要重视字词教学,切忌走“浅显零碎”和“弱化理解”两个极端。同时,还应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重视对读的指导。教师要基于教材,给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孩子积累语言,为规范表达服务。  

二、重视研究教材,智慧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我们要用语文的眼光去发现、提取、设计、展开、提升。要与课标对话,对重点内容要善于“重锤敲击”,对拓展思考要敢于“仰望星空”。  

三、立足课堂实践,努力夯实基础我们要为语文教学定下两个目标,习惯的养成是我们长期要关注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方法的培养,把能力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积极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积累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活动,有了丰富的体验,孩子才能真实地表达。  

五、融入课程建设,提升学科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接受课程建设的大环境,努力让自己融入其中,并以此为平台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  

会场上,老师们时而凝神倾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认真思考。不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最后,陈老师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有“大语文”的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二是要有“小语文”的视角,回归教材、回归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三是要有“真语文”的实践,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收获,提升能力。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老师们步出会场。此时,空气中虽然有几缕凉意,但阳光却依旧那么和煦。相信只要我们金坛小语人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如这秋日的暖阳,把光和温暖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金坛区薛埠小学 陈元元撰稿  

昨天访问: 288027  |  今天访问: 223213  |  本月访问: 10856125  |  上月访问: 14634444  |  访问总数: 26745276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