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泉清如许,归本溯源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827次

——记常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写字”专题研讨系列活动(一)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926日上午,在金坛市研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孔蕙萍和陈秋云老师的带领下,来自全市各所学校的代表和20122013年分配的新教师共48名老师来到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与常州各辖市(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共同观摩了常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写字”专题研讨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旨在呈现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十分钟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展示和互动沙龙两个议程。第一节课是由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的钱琳老师执教六上《古诗两首》中的《观书有感》。钱老师作为刚刚踏上岗位仅仅三年的年轻教师,却在这节课上展现了超乎年龄的成熟稳重。春风化雨般的教态,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向我们呈现一堂充满韵味,满载文化的古诗教学。以“清”字为眼,并在识字写字中渗透了书法教学。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鉴”字的教学,她由其历史起源引申到现实生活,又让学生从踊跃的发言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鉴”字的不同含义。  

第二节课是我市华城实验小学朱小薇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上册中的《黄山奇松》。朱老师经验丰富,教风扎实,带领整个活动会场的师生饱览了黄山松树的奇妙。朱老师在充分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立足文本,设置了生词默写和关于迎客松的迁移小练笔。这真可谓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让学生通过朴实无华的识与记,想与说,读与写,认识了黄山的奇松,感悟了奇松之“奇”。另外,这节课上的学法渗透也是可圈可点。比如刚入课时对于写景类文章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行课过程中对于借助重点段落实现文脉的梳理,结课前对于第二课时精读文本的导学方案的呈现等等,都很好地看出了老师教“教是为了不教”、“教一处而通一类”的良苦用心。  

   

在评课与互动沙龙环节中,两位老师都清晰地阐明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随后常州各辖市(区)的代表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大家在研讨中肯定了两位老师在阅读课上有意识渗透识字写字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对小学语文高段识字教学中弱化的现状展开探讨,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强调课上指导的有效性。尤其是金坛市华城小学的龚海胜老师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大家简要推介了他们学校近三年来纸笔训练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课堂架构,并条分缕析地点评了朱小薇老师课堂上的纸笔训练点,分享了他们用纸笔训练提升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素养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通过研讨,大家初步达成共识:高年段的识字写字不仅要定位在识写生字上,还要加上提升思维的小练笔和听写等形式;高年段的语文课堂中要保证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容量和深度,同时又要兼顾识字写字。最后,常州教研室的朱洁如主任对“十分钟的识字写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教师在范写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执笔姿势和位置,保证整班学生都能够看清。二、学生当堂写字后要及时点评,多让学生参与到点评的过程之中。三、十分钟的识字写字教学针对年段不同,所设的时间段也不同,年级越低越要保持整节课创设的情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尽量把识字写字放在集中的时间段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常州小语人不断创新与开拓,不断推敲与学习,我们相信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写字”的实施和研究的道路上一定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茅麓小学 尹彬 供稿)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172532  |  本月访问: 172532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62875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