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436次
——小语课型研究课题组第十四次活动报道
又到暮春时节,绵绵细雨夹杂着紫藤花的香味儿,让人更觉春意盎然、生机勃勃。5月17日下午,金坛市小学语文协作组、课型研究课题组的部分成员齐聚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进行第14次主题活动,走进“感悟阅读课型研究”的教学研讨活动。
课题组成员和华罗庚实验学校的部分老师首先聆听了钱素玉和毛海鹰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人教版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刷子李》两节研究课。
钱老师首先从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课文内容开始,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文中人物关系,接着由课题入手初识“凤辣子”,而后重点从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外貌与语言描写,走进人物内心,初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这堂课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读懂文本,更可贵的是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受益终身: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毛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作家冯骥才的“名片”,并让学生从中提取出“女娲的手”这一重要的作家信息,为下文了解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打下一个伏笔。进入文本,毛老师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刷子李给人的感觉:“奇”;接着默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的语句,品读感悟。写人、写事往往讲究一波三折,情节扣人心弦,这也是能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对于这样的文本,教者怎样引导学生解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小说的情节曲折并能抓住这种好处,然后把体会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呢?毛老师让学生精读重点段落,找一找徒弟曹小三所看到的情景,以及找出暴露其感受的词语。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一波三折”。 毛老师在课堂上那极富感染力和渲染力的教学语言,再加上她那自然大方的教态,信手拈来般的教学机智让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了“奇”。
而后,感悟阅读组的雎爱春老师进行了课例研究汇报,介绍了本组的阶段目标和收获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接着其他听课老师也就两节课进行了课例研讨。大家都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深度解读文本,把握年段特点,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环节的能力。课堂上,学生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习得了方法。同时对两节课中所设计的写作链接大家认为值得商榷。
最后教研员孔蕙萍老师指出,感悟阅读课型要呈现感悟的过程,要把隐性的感悟显性化,她的发言如窗外那及时的春雨,浇散了大家心头的迷雾,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更确切的把握。
(华城小学 李菊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