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立足课标,打通经脉,无痕对接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354次

——记小初衔接暨六年级毕业复习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小初语文教学有效衔接,提升六年级复习教学实效,59日下午由研训中心组织的“小初语文教学衔接暨六年级毕业复习研讨活动”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举行。缠绵的雨阻挡不了老师们高涨的研究热情,宽敞的阶梯教室济济一堂,全市各小学所有的六年级语文教师和各初中分管语文的校长、主任、骨干教师等一百六十余人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议程,第一版块为“课堂教学展示”。实验学校六年级组的耿春琴主任和七年级组的陈文萃老师同课异构,执教了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的《雪地贺卡》一文。虽是相同的教学文本,但是因为年段目标的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如果说语文是情趣与智趣的融合,小学的课更偏重于情趣,教者紧紧抓住文本的叙事线索——贺卡,营造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氛围,又立足课标中第三学段的要求,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其一,学习字词的能力。教者以学定教,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有侧重的教学字词,有生字书写的指导,从低段一笔一画的指导转变为要求学生自己读帖完成,再在比对中改进,符合高年段的特点。教师还注重解词方法的教学。其二,概括能力。逐步指导学生简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巧妙点明“抓主要人物,主要物件”的概括方法。其三,品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等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其四,表达能力。教者多次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机会,并把握孩子的学情,利用小练笔为孩子体悟文本的主旨设置了台阶。纵观整堂课,教者贴近童心,引领孩子在感悟内容的基础上关注表达。在作业设计中侧重写的练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衔接意识。  

中学陈老师的课是一堂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充盈了理趣之美。这堂课有着非常明晰的教学思路,依据文本的叙事特点,整个教学先借指导概述理清了双线交织的两条文脉后,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品味“贺卡背后的故事”中两次第一人称的练笔,“故事背后的故事”中的续写与补白,都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解读。学生在教者的引领下感受着文章的线索之巧,构思之妙,体悟着“童年”的非凡意义——一种最高的境界。

   

 

第二议程为“沙龙研讨”。三十二位教师代表在研训中心孔蕙萍老师的组织下围绕四个话题进行研讨:1.小初语文衔接教学衔接些什么。2.阅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衔接。 3.针对“适度积累”这个专题,怎样体现小升初过渡。 4.复习阶段怎样实现小升初平稳过渡。  

在第一个话题中,老师们从整体比照、阅读提速、预复习习惯等方面畅谈看法,梳理出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在阅读方式上从默读到浏览,速度也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阅读能力上从着眼于了解、体会、领悟到理解、分析、推敲,有了细微的变化;积累方面从数量、篇幅、难度都有了递进……在交流“阅读课如何衔接时”,发言代表们既结合今天呈现的两堂课,又联系自己学校的研究方向以及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立足课标,紧扣文体特点,就如何从教理解走向教表达,如何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文本的能力,反思评价的能力)交换了意见。接着老师们就“小初间衔接要怎样适度拓展”从多角度展开交流,小古文的教学,古诗词的积累,习作表达中的积累以及拓展方法都是大家实践的心得,此时此刻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随后,孔老师指出:所有的拓展积累都必须立足教材,以“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实现灵活运用”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发言代表中有来自各学校的中层和校级领导,他们就复习中怎样实施有效地管理,怎样让学生踏实、快乐地复习也分享了各校的不同做法。  

从现场不时发出的热烈掌声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老师们多元的视角,睿智的思维,精彩的表达。经过今天的研讨,即将到来的六年级总复习的思路清晰起来: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适当渗透答题技巧;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夯实学生的积累,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课堂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语文的实践中获得素养。“小初语文衔接”的思路也越发明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按照各学段的基本要求,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落实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年级加快脚步与初中接轨,七年级放慢脚步,向六年级倾斜,最终实现和谐统一,螺旋上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升初的孩子们过一种无痕对接的完整的语文生活。  

(华罗庚实验学校 毛海鹰 供稿)  

   

另:本次活动共收到24所学校的校本沙龙材料,我们将在“学科研训”栏目择优发表,建议各校及时下载、交流、学习。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167479  |  本月访问: 167479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62370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