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276次
——常州市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新年新气象,联手共发展。2013年的1月6日,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中暖意融融,来自常州低段教学工作室和常州市李伟平名师工作室的近四十位老师顶着凛冽的寒风自常州各地区汇聚到这里,参加两个工作室的联合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金坛市近三年内工作的新教师,本次活动历时一天,上午三位老师为大家奉献了三节研讨课,下午是则是现象聚焦,评课议课。
8点40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由华罗庚实验学校孙建新老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课文《回声》,作为一位男教师,孙老师勇于挑战低段课堂教学。课中,他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引领孩子经历真实的识字、写字、读文等学习过程,将金波的这篇科普童话上出了语文味、生活味、科学味,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也彰显出文化味、童趣味。
第二节课是常州市小河小学的金玉老师带来的苏教版二年级的《水乡歌》。本文是一首儿童诗,金老师以“读”为抓手,以“仿”为提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展开想象,尽情表达,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尤其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金老师精心设计,循序展开,将学生渐渐引入佳境。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的毛海鹰老师执教了人教版课文《晏子使楚》,她精心解读文本,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紧紧把握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展开教学。关注篇章:采用的教学策略与文本特点紧密贴合,以“语言描写”为教学重点突破,融入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言语形式,文本构思;关注积累:引入的两段文言文(三个成语,一个典故)打开了比照阅读的视界,成为教学中一大亮点。
下午的活动12点15就拉开了帷幕,由许嫣娜老师主持议课,老师们就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观点碰撞,着重围绕“如何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既肯定了三堂课中的亮点,也提出了许多真诚的建议,就“儿童诗、科普童话、写人类历史故事‘教什么,怎么教’”交流了看法。常州市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和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也全程参与了活动。朱老师推动成员们思考遭遇“对话体”、“问答体”的教材怎样解读,如何取舍。她指出:“要用‘很语文’的手段来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吸引学生快乐参与,既能达成语文学习目标,又接受了语文知识,这才是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语文老师要加强语用学方面的学习研究,提高教学的视界。”李校长提出的问题把老师们的思考引向深入:“1.随文识字跟整个故事情境、教学情境相融合的问题;2.怎样有效挖掘教学资源的问题;3.怎样教结构,用结构的问题;4.突破难点怎样讲究层次性的问题;5.教材的解读如何立足文体特点的问题。”李校长还对青年教师怎样提高参加议课活动效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评课要中心明确,有结构,不能是点状的,散状的,要学会倾听,边听边思考,分析同伴的认知,表达。要积极改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智慧’。”
紧张而充实的活动不得不随着傍晚的来临而结束,可思维因碰撞而改善,交流因碰撞而精彩!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教学研究之旅也因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而幸福。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幸福地行走在语文研究的路上。
(华罗庚实验学校 毛海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