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223次
2012年的9月份在常州市“青语网”上进行了一次难教课文投票活动,低段选出了一上的《怀素写字》、二上的《朱德的扁担》和三上的《孙中山破陋习》三篇课文。广大一线教师一致认为这三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行的生活背景相差太大,叙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多数老师表示,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不像教其他课文那样得心应手,常会陷入说教的攀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
基于以上因素,常州市教研室组织了 “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背景下低年段阅读教学研究活动”在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隆重举行。全市部分低段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欢聚一堂,对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由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的 徐芳娣 老师执教了一上的《怀素写字》的第一课时: 徐 老师借助文本中的一幅画像,一画三问,图文结合,随文识字,更是巧妙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的时空差距。常州市怀德苑小学的 徐菁菁 老师执教的《朱德的扁担》的第一课时。教者针对文本中词语和句子难于理解,且富有革命时代背景的特点, 徐 老师根据年段要求化繁为简,巧妙地用简笔画来突破了这个难点。这两位老师均是依文而行,随文识写,课堂如行云流水,且扎实有效 。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陈艳 老师执教三上的《孙中山破陋习》的第二课时。 陈 老师借助文本固有的语言,从课题中的“陋习”入手,入情入境地渲染,再注入扣人心弦的画面,引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孙中山姐姐的内心世界,真正切切地感受其痛苦。接着教者紧扣文本,引导学生与孙中山母亲交心,并化身于小小孙中山,走进孙中山的内心,立志破除害人陋习。 陈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有教材,有学生。课堂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次次情感地碰撞,前后联系突显“陋”,在情境对话中悟“情”,最后学生与文本及其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与孙中山共同破“陋”。
最后,钟楼区教研室的教研员 陈玉琴 老师主持了现场研讨,三位执教老师分别阐述了各自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教材的理解、设计理念和教学策略。各区域的评课老师也充分地肯定了三位执教老师的出色表现,也肯定了课堂上的亮点,探寻新课标背景下的难教课文的教学策略与路径。常州市总教研员 朱洁如 老师对本次的三节课做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课前谈话规范”“学生规范”“年段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最后,她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匠气”,真正立足于课标,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
(五叶小学 陈海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