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119次
拾一株沉甸甸的麦穗/驻足凝思/嗅一季氤氲芬芳/秋水潺潺涌心底
所谓“中庸之道”,此乃中国文化之骨髓。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承载着年级段的过渡效应,如何有效开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活动围绕这一研讨专题,全市各小学中年级教研组长与语文教师,小语协作组成员以及近5年参加工作的小学语文新教师于 11月2日下午 ,齐聚常胜小学。会场里济济一堂,大家带着思考,倾听者、交流着、收获着、幸福着……
课堂教学篇——
河头小学的智 卫琴 老师和常胜小学的 魏婷 老师,分别从阅读课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展开了别具风味的课堂教学展示。智 卫琴 老师对于生字词的解读从“字理”到“词趣”引导学生多元解读,动在课堂,趣味无穷。 魏婷 老师则是循循善诱,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读出了春联中的美好画面,又层次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作春联实在课堂,文味浓郁。这两节课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具探究价值的精彩典范。
河头小学智卫琴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
常胜小学魏婷老师执教《春联》
会课感受篇——
为了加快五年内教师的成长步伐,教研室的领导们不惜花费大精力为年轻教师搭建了“会课舞台”,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魏婷 老师在汇报会课感言时,突显了本校语文教研组的团队理念:中年级阅读教学该“教什么”?不是拘泥于文本表面,而是教出语文的“味儿”。 魏 老师幸福着自己在团队的沃野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在细数着自己由会课到展示,这一路的曲曲折折、点点滴滴……给年轻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魏婷老师谈收获
精彩点评篇——
“横看成林侧成峰”三位协作组成员从不同的视点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精彩点评。
河滨小学的 李晶 老师着眼于“实”点,评价两位老师的课是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华城小学的 李菊华 老师着眼于“读”点,评价两位执教老师的课文的读是循着:读通—读顺—感读—诵读,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西旸小学的 史艳萍 老师则是着眼于“品”点,对于文本中的“生字词的解读”如何做到润物无声,了无痕迹进行了多元化的点评。
三位老师别具一格的点评视野,细致入微的观课理念,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年轻的老师们更是深受启发。
协作组成员李晶老师评课
协作组成员李菊华老师评课
总结引领篇——
研训中心的 陈秋云 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研讨的话题:学生学什么?我能为学生的学提供什么帮助?
结合本次活动 陈 老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对 于年轻 老师,拿到文本不是急着在电脑上“海搜教案”,而是要静下心来,以读者的身份去研读文本“我读到了什么”,然后再思考哪个教学活动才是我要预设的。二、要根据年段特点展开生字教学,从二下开始,生字教学就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类识字”,书写时要注意“主笔的占位”,才能使识字教学更扎实。
最后, 陈秋云 老师带领我们共同研读了小学语文课标中“中年级段”的要求。引导与会老师认识到:课标中的要求是一个“保底要求”,需要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应该要扎实地开展训练。 陈 老师要求中年级老师要关注三个重点:1.读的能力——朗读是基础,中年级要加强默读和略读的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落实并加以指导。2.理解的能力,尤其要关注“初步掌握课文主要能力”“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复述课文”等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3.注重积累,既要做好课内的积累,也要适度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等活动积累。
带着心灵的积淀,每位与会者都清楚地意识到,活动并没有落幕,而仅仅是一次“序言”,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索,是探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常胜小学 黄静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