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271次
让阅读的思维品质之花开在学生心中
——记常州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复习研讨会
2011年5月6日 ,在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迎着灿烂的阳光,金坛市部分学校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与研训中心孔蕙萍老师一行人,来到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参加了“常州青语网”与“李伟平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暨常州市小学语文六年级复习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由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六年级的阅读复习指导课。
第一位执教老师围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设计教学思路,以方法为依托,提高学生内在的阅读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更是独具匠心,为了避免形成课堂中方法的机械传授和指导,教师运用了螺旋上升的教学方式,首先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活化方法,指导学生在体验中慢慢建构自己的阅读思维品质,最终内化为学生自我的一种思维方式。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对阅读理解已经形成了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星的,点状的,教师帮助学生整体回顾,把原有经验整体化,系统化,形成专门的结构,为学生所用。复习课标导航中也提出,学生必须有专项的阅读能力。在整节课中,执教老师处处体现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突出了教师的一种独有的思维品质。
第二节阅读复习指导课中,执教教师分析了当前阅读中存在的一种错误方向, 2010年第六期《小学语文教师》登载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一篇文章《“阅读题”没有考“阅读”》,文章中指出,现在阅读首先表现为阅读试题边际含混,命题目的不清晰。各地区试题中的阅读板块几乎都有相当比例的偏重于基础知识考查的题目。执教者具有一种超前的研究理念,借鉴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PISA考试中评价阅读能力的方法设计教学。PISA考试中的阅读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执教老师今天所展示的是第二板块:解释文本。课堂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用新的眼光审视全册教材,突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成功,训练形式有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课内外衔接,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真正体现了让语文学习走向生活的理念。
纵观这两节课,给我们当前六年级语文复习阶段的阅读复习提出了有效的指导。一,关注文本,授之以渔。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后练习题为突破口,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为重点,唤醒学生原有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帮助学生有序归纳,教师提炼总结,学生在切实体验中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思维品质。二、走向阅读,举一反三。教者将提炼的经验和方法蕴藏于一篇篇课外阅读中,以课外阅读篇章为训练的依托,让学生灵活运用习得的方法,挑战一道道教师精心准备的练习题,充分体验思维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这种阅读思维品质的可贵之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月的天空,暖暖的,落日的余晖这么美丽,大自然特有的绿色风彩,使我们一行人在这样的一个下午尽情地收获着思维的果实,这样的课堂让我们迷恋,陶醉,甚至是深深的感动。
(金坛市河滨小学 郑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