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091次
何谓:“幼小衔接”?研训中心的 陈秋云 老师的诠释落地有声:“沟通,从心开始”。打开一扇小门,迎来一番别样、新鲜的交心。12月29日下午,“金坛市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举行,来自全市各校、各园的园长及老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关键词一:展示
活动的第一版块是“课堂教学观摩”,首先由实验小学的 张敏敏 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课《小河与青草》,接着是实验幼儿园的 彭息琴 老师执教的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梦姐姐的花篮》。她们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关注了孩子在课堂里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文本的价值,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细腻,极富感染力;语言的训练扎实有效让与会的每一位老师钦佩,更给每一位听课者提供了研讨的平台。
关键词二:沟通
为了让听课老师更好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语文(语言)课教学的异同,两位执教老师分别和大家“交心”——实验小学的 张敏敏 老师娓娓动人地描摹着苏教版国标本一上的《小河与青草》的教学预设蓝图:对于一篇充满童趣的故事就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辅以画面,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促思;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验幼儿园的 彭息琴 老师执教的大班语言课《梦姐姐的花篮》则重在培养幼儿看、听、说的能力;在感受散文的韵味的同时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能力。
针对两节研究课,结合自己的听课感受,老师们纷纷畅谈自己的感受。城西小学的 徐香 老师认为两位执教老师语言都极富感染力,让儿童及听课的老师都入情入境、如痴如醉。两位执教老师教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1、情境创设2、积极参与学习3、教师的引领价值,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更多的技能。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陈艳 老师则认为,幼小两节课的相同点都聚焦于:1、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2、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3、拓宽了课堂的视野和纬度。不同之处在于:幼儿语言教学趋于语言的感受、欣赏;小学教学则是趋于对语言的内化和感悟。两位老师的点评,亦如一泓泓清冽的山泉,为秋日平添了新鲜的旋律。
两位经验丰富的园长交流了她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宝贵心得。薛埠中心幼儿园张罗琴园长重点介绍了自己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实验幼儿园的夏俊文园长则点明了幼小教育的共性: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有时间想,有机会讲,有空间发展。所不同之处:1、目标内容不同,字词的发音小学关注较为扎实。2、小学中训练学生的表述,幼儿重在语言的熏陶、感染3、手段不同。小学:“以读促悟”;幼儿“以听诱说”。
关键词三:引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小”,对于每一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正需要谛听专家高屋建瓴的方向引领。教研室的周怡和主任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让彳亍的我们豁然开朗。
周主任将“幼小衔接” 定位于一个数学式:“幼小衔接”=另类表达+教育生态。对于日历里即将翻过去的2010年,周主任用了诗意的四句话,对于“幼小衔接教育”进行了浓缩:“有梦不觉人生寒”,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家,一个国的梦的源头,泛起美的涟漪;“有智不觉人生难”、“有爱不觉人生苦”、“有朋不觉人生短”旨在启迪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将满腔爱心,升华至“至善”的更高境界。他还指出幼小衔接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学习环境的衔接,更要关注儿童内部学习精神的衔接。最后他,提倡我们每一位幼小衔接的工作者都能够“从生态角度关注幼小衔接”。聆听专家一席话,胜读十年无枉书。
本次幼小衔接活动恰似一缕墨香盈袖,让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够共品余味。
(直溪中心小学 黄静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