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2369次
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
——从初一女生作文被瑞士前大使10万元买走说起
俞发亮
2010年11月20日《河南商报》报道:郑州一位中张霖彤的一篇作文卖出了10万元。下面就是这篇作文。
我爸就是一只熊猫
人生有黑白两面,社会也是有黑白两面的,那么我的爸爸呢?呵呵,他就是一只熊猫,也有着黑白两面。
我的爸爸是一个45岁的中年帅男人,他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的感觉,更是一个大丈夫气概的人,他有时细心得像个女人,有时粗犷得比男人还男人,我就喜欢这个样子的爸爸。
他是一个情绪多变化的人,特别是在喝醉酒后。人活在世上,谁还没有点忧愁?爸爸在忧愁时总爱喝点小酒。在客厅里,只见爸爸孤独的身影,他每次只喝一点,但总因为酒量不行而醉。爸爸醉后,显得很可爱,脸像红透了的苹果一样,有时傻傻地笑,有时默默地流泪,谁曾知道他的艰辛?喝醉后的爸爸,总爱拉着我说话儿,还时不时骂我:小傻蛋,笨妞,句句之间都体现着对我的爱。你们别以为喝醉后的爸爸没什么变化,他变化可大着呢!不喝酒的时候,理性,脾气温和,但他一旦喝醉,脾气便很不好,可以用“凶”来形容。
有一次,因为我,爸爸喝酒了,醉得很厉害,他也哭了,晶莹的泪珠滴下来,仿佛滴在我的心头,爸爸还不是因为我?我上前去安慰他,他却手一挥,张着嘴大叫:“别管我!!”甚至不让我靠近。我明白爸爸,他是一家人的顶梁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伤心不想在平时体现出来,却在酒后吐出。我上着那么贵的学校,让家里开支紧张,这可让爸爸怎么办?但我就是受不了他的脾气,出口伤人!!有时候,真想回嘴,但一想他是我爸爸,便忍住了。
仔细想想,爸爸那些小毛病算什么,他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难道就只记住他的坏。不记着他的好吗?
妈妈为了让我上好学校,更好地学习,从小学开始便去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才能回来,我爱妈妈,也想妈妈,妈妈更爱我,也更想我。妈妈去外地是为了我,我不能把心思放在想妈妈上,要好好学习,才是对妈妈的回报。于是,我又开始努力地学习了。
爸爸承担了照顾我的重大任务,他从来不怨,总是细心地呵护我,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这样子照顾我,还怎么工作呀!没办法,爸爸就把工作辞了,只有在空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每一次,都是我吃香喷喷的新饭,爸爸吃剩饭。我生病了,爸爸急得跳墙,赶忙背我上医院,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叫苦。而他生病了,一声不吭,默默干自己的事。我劝爸爸去医院看看,开点儿药,好得快!爸爸总说,不用,一会儿就好!我不再说什么,但泪早已流了下来,爸爸,你对我的付出,我一定会加倍回报的。
上小学期间,爸爸的任务很重。我上的是小学午托班,中午饭在学校吃,爸爸总是将早饭和晚饭做得很丰富,而午饭呢?或许是一个菜,一碗汤……我问爸爸:“爸爸,你午饭都吃什么呀?为什么没见你剩饭?”爸爸总是笑着说:“爸爸吃得可好了,我饭量大!”我听了,眼睛一酸,爸爸呀,女儿知道你吃得不好呀!
就这样,爸爸起早贪黑地照顾我,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凌晨一两点还没睡!等我早上去学校了,爸爸孤零零地一个人回到冷冰冰的家,感受不到一点点温暖,即使这样,爸爸依旧会做点儿生意来补贴家用。休息了,给妈妈打个电话,写封信,报个平安!
六年过去了,我都已经上初一了,上了个好学校,学费也贵了,一年两万多!这么贵的学费,爸爸妈妈依旧咬着牙让我上!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会挣大钱孝敬你们的!!
这就是我的爸爸,他是有些毛病,但,他为我做的一切.早就将那些毛病对我的影响铲除了,我想说:爸,谢谢你!你真是一只伟大的“熊猫”!
背景:
收藏者驻足半小时听翻译
据了解,这篇熊猫作文出自“用创意力建一座孤老院”的拍卖展览会,它上周日刚刚在河南美术馆结束。参与这项展览会作品征集的共有近2万名孩子,他们通过雕塑、绘画、音乐、作文等不同的形式,将“熊猫”作为主题进行创作。最终,共有12件作品被成功拍卖,作品总共拍出100多万元人民币。
项目策展人赵半荻向记者介绍,在开展的前一天,瑞士收藏家乌里·希克就来到美术馆参观,当时他就对“熊猫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特别认真地听着翻译,在玻璃柜前看了整整半个小时。”
“他当时问我底价多少,我说10万。”赵半荻表示,乌里·希克当时就决定购买这篇文章,目前,这10万元支票已经落实到账。
赵半荻告诉记者,乌里·希克不仅是国际著名收藏家,同时也是前瑞士驻华大使、2010年瑞士馆总代表,展览的第二天他就已经回国。而在他拍下的高达100万元的少年作品中,“熊猫作文”是第一件被他看上的,他所有的拍卖所得当地都将通过空运的方式寄给他。
赵半荻透露,《我爸爸就是一只熊猫》的作者,12岁的初一女生张霖彤将会刻在明年落成的孤老院院墙上。
(《广州日报》20 10年12月3日)
这名老外为什么对这篇作文情有独钟呢?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呢?
还是让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材料。
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 李书磊 博士,他前几年在北大读书时,亲身经历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上英语课,美籍教师让全班用英语写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大家都写得相当满意,因为从小学到中学大家都写了不知多少遍了。然而,英语教师在阅读了全部作文后,脸色非常难看地走进教室,“用一种陌生的、带着几分怜悯的眼神扫了我们一眼.就像是看一群猴子一样——这一眼看得我们自惭形秽。原来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写了自己的母亲多么慈祥,多么勤劳,我们多么爱我们的母亲,连用的形容词都大致相近:从小学我们就是这么写的。她用手指点着这些目瞪口呆的学生:‘你,王!你,李1难道你们大家都长着同一个脑袋?难道你们的母亲没有虐待过你们?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好吃懒做的吗?难道你们对母亲就没有一点遗憾吗?’遗憾当然有,但一写成文章我们却只会这么写。我们早已学会在表达中排除个人经验而服从公共套路。”
(李书磊《为什么远行》,珠海出版社1995年)
这样一比较,我们的思考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一,缺乏个性是目前中小作文的通病。
的确,全国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写过作文《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他们可能深受课本里《回忆我的母亲》(朱德)的影响,立意、写法几乎如出一辙,趋向求同而缺乏求异。所以,《我爸爸就是一只熊猫》获此殊荣,无疑是对这种“通病”有力的鞭笞与警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批判性。
其二,中学生应写真实,努力写出“这一个”。
只有真实的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只有写出区别于其他的“这一个”,才是具有个性的。中学生写作应当走出说套话、说公众话语的误区,唤醒自我,表现自我,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祛除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写出富有个性、鲜活感人的文章。
可能有人会说张霖彤的父亲并非完美,形象也不那么高大,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而且毛病不小,何以感人呢?由于张霖彤的妈妈长期在外地工作,她一直由父亲带大。父亲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而把工作辞了,只有在空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这自然令父亲感到生活的重负、压力,心情不好时喝酒,且一喝就醉,醉后就会在家“折腾”,有时还会影响别人。酒醒后,父亲给女儿道歉,但以后还会再发生酒醉。这是张霖彤父亲“黑”的一面,女儿明白这一点,因此她就“不想让爸爸看”这篇文章,“怕他不高兴”;父亲也承认“孩子写的是实情,我觉得很惭愧”。然而,这才是真实的、有欢乐有忧伤的父亲,是一位在困境中敢于担当、负责的父亲,是现实生活中无数父亲中不可取代的“这一个”父亲。他的感人之处也正在于此,这篇文章能够打动老外的大概亦在于此。而这篇文章正是遵循学生作文写真事、抒真情基本原则的范例。
其三,突破制约作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作为教育工作者,读了“初一女生作文被瑞士前大使10万元买走”的新闻,联想的自然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中小学作文教学。
倡导写真实、讲真话,摒弃成人化、套话,已经是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的共同呼声,但是一直收效甚微,在的作文中,尤其是中考、高考作文,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甚至不惜大义灭亲,让“父母双亡”;甚至闭着眼睛说瞎话,明明自己四肢健全却说失去双手,只能用脚趾握笔写字。
为什么学生这样写作文呢?为什么教师们自觉不自觉地这样指导学生呢?问题的症结在于“评价”这个制约作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在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在作文优卷的评选中,宁左勿右,“思想健康”的理解被窄化,“主题”“立意”被抬到了不应有的地位,“思想性”成了一把衡量一篇中考(高考)作文得分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尺。
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梁言《高考作文评卷立意争端评析》,载《读写月报·综合版》2002年第11期),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
第一组:
[例1]《选择》,记叙文,900多字。叙述“我”在家里接到医院电话,说“我”前不久献的血经化验,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一样,希望“我”能捐献骨髓,“我”经过一番“心灵的选择”,同意捐献,从而挽救了那个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此文得59分(满分60分,下同)。
[例2]《爱在我心》,记叙文,900多字。写“我”爱上同桌的女生,找她借书,她说:“我从来不把书借人。”这样越发挑起了“我”对“她”的进攻欲望,“我”就经常投其所好地买书送她,终于这位女生给自己写来了一张纸条:“我是一只风筝,我愿把线交给你,让我时时有依靠和思念。”后来。“她”不与“我”同桌了,“我“在思念的日子里“吃糖都是苦的“。但最终意识到“她”与“××大学”二者只能选一,只好弃“她”,而选“××大学”。
此文得36分。
第二组:
[例3]《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记叙文,800多字。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尽管我没有与爷爷说上最后一句话,但我的一等奖一定会给九泉之下的爷爷以最好的告慰。”
此文得57分。
[例4]《我无怨无悔》,记叙文,800多字。叙述“我”经过层层选拔,与学校另一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竞赛决赛的资格,在决赛将要进行的时候,“我”舍弃了竞赛,选择陪伴癌症晚期的奶奶度过人生最后时光。“我”的那名同学因竞赛获奖而保送上了重点大学,而“我”却失去了那样的机会,今天还在考场上拼搏。但“我”无怨无悔。
此文得37分。
例2、例4与例1、例3,为什么得分大相径庭呢?原因就在于阅卷教师对文章“立意”认识的偏颇,对“思想健康”理解的片面。例2因为写“初恋”得了低分,为什么我们总是人为地设置题材禁区?“初恋”在生活中,在少男少女中确实存在,为什么就不能写呢?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了矛盾,关键在于怎样写,在于作者对待“初恋”的态度。例2中,“我"终于做出放弃朦胧初恋的决定,不正是教师、家长所希望看到的吗?不正是反映了作者走出矛盾、走向成熟吗?这难道不“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吗?
例4,评卷者思想极“左”,思维方法单一,选择参加数学决赛或者陪伴老人度过最后时光,本来各有理由,不存在高下优劣。“我”放弃决赛而去陪伴临终之际的奶奶,反映了作者高尚的人道观念,无可非议,而评卷者受“功名至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充当了“心灵选择”的不称职的道德评判者,错误地判定了这篇作文的分数。
这类现象近年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少教师的脑海里,直接导致他们在作文教学(尤其是毕业班作文训练)中,为了求中考、高考作文“保险”,反复叮嘱学生选材立意“宁左勿右”,不写“非主流”题材、言论,多用“有意义”的材料,务必提升“立意”的高度。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生的作文与“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距离愈来愈远。所以,关于写作的几个基本问题有必要再次讨论,澄清认识,并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题材有“大”“小”之说(重大事件为大题材,日常琐事为小题材),但是不能根据题材的大小来判定文章、作品的高下。小题材同样能够以小见大,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时代、社会的风貌,反映出人类生存的矛盾困境与价值取向,从而写出传世的好文章。
2.题材无禁区。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天灾人祸谁也不可抗拒,七情六欲谁都有过体验,重要的是作者怎样面对、怎样表达。我们倡导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不伪饰,不矫情;在文章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
3.“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王夫之这句话指出了“立意”的重要性。但是,前些年我们狭隘地解释“立意”的“意”,要求作文“立意”的“意”必须是“重大的、有意义”的,以致不少中小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不论什么题材都往国家、民族、党、人民身上挂,满口套话、空话、成人话语,篇末牵强“升华”、强行“点题”。许多学生从《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始学写作文,“有意义”便遮蔽了他们原本纯真的、善于发现的眼睛,僵化了他们原本充满幻想的心灵,锁住了他们原本高飞的联想与想象的双翅,以致学生的纯真、率性、质朴泯灭了,夭折了。“有意义”逼迫着他们去编,去造,甚至用两套话语说话,一套“有意义”的用来对付作文,一套真实的用来写日记。这样下去,学生写作之路必然越走越窄,写作兴趣消失殆尽。
其四,中小可注重写“有意思的”作文。
北京大学 曹文轩 教授指出:“其实这个世界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有意义的,一部分是有意思的,当然有意思的也是有意义的……其实,有意思在价值上绝不亚于有意义的,因为有意思,比如说有情趣的东西,它其实是一种智慧,智慧跟思想相比,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写有意思的就是培养我们的智慧。……但是我们语 文 老师,在教学生语文的时候,或者在教学生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有意思这一路忽略不计了,这是不合适的。”(转引自王立根《作文智慧》第27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有意思的”,或充满情趣,或带着理趣,或饱含谐趣,或兼而有之,无不蕴涵着智慧与思想,是学生作文的一方无限广阔的天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文明,对人,对人的价值,我们正一步步地加深认识。作为反映生活的文章,真实地写人,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刻画人的心灵,自然是写作的主要内容、题材,古今中外多少经典之作不正是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吗?而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的“人”,实质又是一个矛盾体,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本文篇首的学生作文《我爸就是一只熊猫》,其价值就在于语言纯朴,感情真挚,从女儿的视角真实地描写了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感人的“父亲”形象。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361000)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第26页。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245302 | 本月访问: 245302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70152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