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动态>>小学研训>>小学语文>> 文章
从“心”出发 “读”出缤纷童年

发布时间:2019-05-05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4061次

四月的校园,一片春光烂漫——嫩绿的银杏披着一袭淡绿的轻纱,粉红的蔷薇染着一身典雅的芬芳。伴随着孩子们琅琅的书声,校园的春天更显得生机盎然。428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整班朗读比赛落下帷幕。区级比赛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规则,低段(1-3年级)现场评比,高段(4-6年级)视频评比。

425日,30日,我区小语教研员孔萍、陈秋云老师带领八位小语骨干教师分四组在两天内分别走进了全区34所学校,开展了金坛区整班朗读比赛低段现场赛的活动。比赛采用现场随机抽取的方式,先是每校负责人从一到三年级中抽取年级和班级,再由该班级的语文老师抽取课内、课外各一篇文章进行朗读展示。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对朗读的热忱,看到了大家对于朗读的不懈追求。

6.jpg

在随后的视频观摩评比中,我们同样邀请了部分学校分管语文的教导主任组成评委组,逐一打分评判,整个比赛公平公正。孩子们一场场精彩的朗读,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活动共有34所学校的84个班级参与了比赛(其中低段现场组43个班,高段视频组41个班)。最终,根据评委组综合打分,共计评选出低段现场组优秀班级20个,高段视频组一等奖班级20个,二等奖班级12个,优秀辅导老师共计40名。现将结果公示如下(见附件)。

1.jpg

优点——重“练习”,勤“反思”

一、准备充分

虽然孩子的年龄不同,朗读的水平不同,我们却深刻感受到了每一次朗读背后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首先,学校层面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布置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在本学期的开始就落实朗读工作。其次,各位老师都非常认真地进行朗读训练,一字一句做示范,不厌其烦地指导。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在朗读工作上的坚守,孩子们才能展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二、精神饱满

无论走进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现场朗读时低年段的孩子们都精神抖擞,背挺得直直的,书拿得稳稳的,声情并茂地朗诵着。特别是城西小学三1班、东城小学三6班、建昌小学二2班、段玉裁小学三2班的孩子们,他们用全身心的投入、自然地语调和生动的表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朗读的美好。在选送的高年段视频中,多数作品朗读语调适切,感情自然,呈现方式有设计有美感,特别是西岗小学六1班、华城小学六4班、花山小学五年级、河滨小学五2班、常胜小学四3班等。

三、及时反思

朗读结束后,各班的指导老师都积极地询问教研员的意见,仔细地聆听孩子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虚心地请教该怎样提高朗读水平。有的老师当场就改变指导的方法,让孩子们尝试用不一样的节奏、语调来练习朗读,果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jpg

不足——重“技巧”,不“走心”

纵观整个比赛,孩子们都努力地想要呈现最好的朗读水平。可“努力”的方法没有选对,所以很多班级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只是“读出声音来”,并没有用心“读出语言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声音太用力

低年级的孩子,总喜欢用“大声朗读”来表现自己的认真。所以很多班级的朗读声音特别洪亮。但是这种刻意的放声朗读,往往“累”了孩子的喉咙,“累”了听者的耳朵。

二、节奏太刻意

本次朗读比赛中,大部分孩子都注意了“的”和“地”的轻声,但在句子的停顿上不够自然。有的停顿时间很长,将前后语意连贯的句子读出了两段的感觉;有的停顿时间很短,孩子甚至来不及缓一口气就匆忙赶着读下一句;有的停顿很突然,破坏了句子的表达意境,十分生硬。

三、情感不自然

本次活动中,抽取的文章类型多样,或活泼、或抒情,或赞美、或陶醉……但孩子们读书的感觉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关键词的重读”,却没有让我们听出“情感的变化”。有时优美的写景文,都会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不符合文本特点。

3.jpg

建议——读“自然”,表“真情”

怎样让孩子的朗读更“走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尝试改变。

一、保持“自然的状态”

教师首先要有“自然朗读”的意识,让我们的朗读像说话一样自然,不拿腔拿调,不矫情做作,用自己自然的声音,读出对文字的理解。

1.自然的声音

针对低年级孩子“大喊式”的朗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孩子将声音放“低”一点,用“说话”的正常音量来读文章。同时,用“示范读”和“打手势”等方式反复强化,改变孩子原有的“喊读”模式。

2.自然的节奏

不同的标点,停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提醒孩子不同标点的停顿时间,如逗号停顿一拍,句号停顿两拍。除了在标点处要停顿,课题与课文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也需要读出停顿,让文章读起来更有层次感。朗读的节奏不仅仅是在标点符号的停顿上,更体现在长句子的节奏把握上。教师要根据句子的构成方式和表情达意的重点,用“\”帮孩子在句中做好标记,并反复做朗读示范,做到“声音停”但“意不断”。这样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地积累,孩子的朗读一定会更自然,更有节奏感。

3.自然的表情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天真,所有的感受都写在了脸上。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摇头晃脑也好,眉飞色舞也好,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陶醉其中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只有让孩子从枯燥单调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找到朗读的快乐。

4.jpg

二、表达“真实的情感

1.真实地“理解”

一篇再动人的文章,如果学生没有深刻理解,体会不出文章的思想感情,那么即使老师示范朗读得再好,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模仿,形似而神不似。课堂中,教师要让孩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走进字里行间,体会语言流淌的真情,为“读好”做充分的铺垫。

2.真实地“体验”

走进文本之后,如何 让孩子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我们就要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画面、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正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读出最真实的感受。

3.真实地“表达”

朗读不是“平铺直叙”,它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不同的语句,不同的情感基调,自然要用不一样的语调来表达。高兴时轻快活泼,伤心时低沉缓慢,陶醉时舒缓愉悦,沉思时耐人寻味……每一次的朗读,都是用心重构文字背后那一幅幅画面,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释放最真实的情感。

5.jpg

四月,万物复苏,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四月,生机勃勃,是孕育希望的季节。我们金坛小语人将用心坚守在朗读这条路上,让孩子们用琅琅的书声展现真实的自我,演绎缤纷的童年。

特别感谢在本次评比活动中付出辛勤劳动的以下六位老师:水北小学吴欣、尧塘小学丁艳、朱林小学于源、薛埠小学陈元元、西旸小学史艳萍、建昌小学虞惠珍、洮西小学朱琳娜、城西小学徐香。

(薛埠小学  陈元元  供稿)


昨天访问: 226675  |  今天访问: 185555  |  本月访问: 185555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64177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