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6 信息发布:袁英 浏览量:1013次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社会领域的理解和组织能力,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2024年5月8日,金坛区幼儿园学科中心组第三次活动暨第三核心协作组第六次活动在指前镇中心幼儿园如期开展,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各幼儿园业务负责人、骨干教师共计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浸润:水韵市集---“观”游戏现场
小小市集,我来当家。全园幼儿混龄联动,以大带小的形式在“水韵豆宴”、“水韵武馆”、“水韵风筝坊”、“水韵舞虎”、“水韵茶馆”间“赶”市集,用积极表现及劳动所得的游戏币购买美食、手工制品,观看演出等。“售货员”热情售卖、“表演者”倾情演出、“店员”埋头补货,关心同伴、分工合作、为集体服务,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小小社会人”。前来观摩的教师们浸润其中,也纷纷卷入“水韵市集”。
聚焦:集体活动---“展”师幼互动
汤洋铭老师基于班本课程《茶百道》,依托绘本《中国茶》,生成大班社会活动《品味中国茶》。整个活动从阿诗的茶包礼物入手,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同时学习茶艺的文化礼仪,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从而感受中国茶文化,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
朱琳玉老师基于母亲节节日资源,借助绘本《爸爸商店》,生成大班社会活动《妈妈商店》。整个活动从矛盾冲突开始:从埋怨妈妈、不理解妈妈,甚至想到商店换妈妈,发展为感受“不完美”的妈妈其实很爱自己,进一步萌发体谅妈妈、爱妈妈的积极情感。
探寻:优化策略---“谈”所行所思
保教主任万小燕以《聚焦社会领域,探绘本资源下集体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为题,依托绘本教学,从“共视问题——梳理当下社会领域的现状和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观问题”、“共研理论——钻研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和绘本研究的价值”、“共思策略——立足绘本下社会集体活动的思与行”三个方面谈本园教师探索社会领域绘本教育的教学价值及基于绘本情感的社会教学活动的深度思考。
教研组长吕慧以《基于水韵市集,浅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题,带领六位专任教师基于问卷星《水韵市集中的困惑》的调查结果展开研讨。从占比最大的“游戏币流通”问题入手,分析背后原因。基于幼儿已参加过指前集镇市集、成长节义卖等已有经验,梳理幼儿想知道的,进行价值排查,再找准定位,共同梳理有效策略,以支持幼儿在水韵市集开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
共研:分组点评---“话”半日质量
观摩结束后,与会教师分成核心协作组、学科中心组两组分别展开交流,聚焦“水韵市集”幼儿游戏的深度、社会集体活动的有效价值、社会领域经验分享和核心话题研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
新城实验幼儿园史小霞园长代表第三核心协作组进行专业点评,她指出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渗透于专门的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指幼水韵市集游戏让大家看到了幼儿常态化社会性发展的新样态,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面对游戏中的突发状况,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同时指出集体活动《中国茶》中的导入环节、感受茶文化、家长资源的利用、健康喝茶等方面还需作进一步的思考,真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感受家乡水韵文化。
实验幼儿园王建琴副园长代表学科中心组用三个关键词进行专业点评:一是“亲身感受”,通过和幼儿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看到游戏深入的现场;二是“梳理学习”,通过绘本资源的有效梳理发现教师挖掘社会教育价值的意义;三是“目标定位”,通过集体教学的目标定位思考孩子的核心经验应该在哪里。同时就如何让水韵市集持续开展、建立幼儿新经验等方面提出专业性建议。
深剖:高位引领---“明”发展内涵
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袁英老师结合两个“质量”及两个“思考”对本次活动给予专业引领。质量一:幼儿游戏的质量,从丰富的活动现场让大家看到了孩子游戏的深度;质量二:日常教研的质量,从管理者到教师让大家看到了对于自我实践的不断思考。同时提出两点思考与大家共鸣:一是集体活动的价值思考,如何基于幼儿原有经验,研究幼儿需要和应该让幼儿知道的经验,在聚焦社会性发展的同时着眼幼儿综合性、全面性的发展;二是如何让本土资源课程化,让水韵市集与课程建设、园所文化相融合,使其更具生命力。
最后,指前镇中心幼儿园吴渊妮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从“初衷”谈指幼立足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研究社会领域的必要性,从“突破”中改变游戏的空间、打通联动的主体为幼儿社会性发展创造条件,从“感谢”中明晰思路、逐步内化,落实于行动,最终受益于孩子。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本次活动通过深入现场,交流分享,共研互思,引发了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深入思考,我们要在对话游戏、倾听儿童中发现生长的力量,在游戏化、专业化的道路上继续深耕细研,不断挖掘游戏本真,关注集体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让课程真正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用科学的理念悟透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用发展的意识提升集体教学质量、用过程的成效评价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而更好地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指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