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31 信息发布:孔惠萍 浏览量:921次
——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暨“语文要素课题研究”第三十二次活动掠影
浓阴夏日长,蔷薇透书香。初夏,是西瓜和儿童的季节。5月29日下午,我区小语骨干教师研修团队齐聚东城实验小学,围绕“童话单元”开展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大单元背景下语文要素分学段落实的教学策略研究》第三十二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统整语文要素 提升语文素养”主题展开。
两堂“童与趣”的课堂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研究课展示。首先由来自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的刘峥老师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刘老师利用“畅谈人物形象”“走进童话情节”“初悟万物有灵”三个任务带着小朋友利用“体会加想象”的方式体会童话人物形象、季节变化、万物有灵的神奇,感受其中的乐与悲。虽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但备课过程中刘老师对整篇课文是有较成熟和细致的通盘设计的。第二课时中,刘老师将会带着学生由扶到放地细品情节变化的神奇,小结课堂通过三个任务感知人物形象、梳理童话情节等,再链接奇妙之处,请学生编接下来小朋友和几人一起玩的时候会发生的事。
接着由来自东城实验小学的徐莉老师执教同一单元的略读课文《海的女儿》一课。徐老师利用“探海底世界”“识人鱼形象”“猜童话情节”三个任务,采取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走进神奇的海底世界,由外形到内在的见识,读懂那特别的主角小美人鱼,体会童话的奇妙之处。徐老师在课堂最后布置的作业除了读童话体会小美人鱼的真善美之外,还设计了再编个不一样的结尾,让小朋友们将内化的童话特点加以运用。
两位老师的课堂努力做到了目标的承接,提升素养,找寻童话的奇妙。作业续编的设计与布置也体现出了向读学写,学以致用,感受并表达童话的真善美。
一场“奇与妙”的思辨
课堂展示之后,两位老师简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组内成员进行了评课,接着课题组的小伙伴们就这两堂课各抒己见:《巨人的花园》文脉的梳理也可以尝试从“花园的改变”和“巨人的改变”两条线索展开;《巨人的花园》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可以抓住其电影式的镜头来教学写法,第七小节中“冬”的描写可以对比“拟人写法”的不同之处,前半部分选择事物赋予人的情态,后半部分抓住冬天典型景物赋予人的动作;《海的女儿》中感受“海水”的“奇”的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圈”景物的特点,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的这种特点的……
研讨过程中陈老师指出,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也是童话单元,但相较之前的童话教学,应该更关注文本语言。老师们可以利用四年级前期“抓关键词句品析文本”的方法,觅得表达妙处的踪迹。如在品析“环境的奇妙”时,引导学生发现:写海的童话,用海的方式来表达;写巨人的童话,从巨人的感受来想象。再如品悟人物形象时,无论是“美丽的小公主”还是“与众不同的小公主”,都应该在抓住奇特的想象的同时,更关注文本的表达。让学生学到表达的支架,拥有可以在创编时“将自己奇妙的构思,用奇特的表达出来以呈现童话世界的奇妙”的能力。老师要带着孩子们走一个从内容——表达——创作的进阶的、有策略的学习路径,让孩子觅得支架。
孔老师指出,既然是“统整语文要素”子课题组的研究,就更应该有统整的眼光。首先,老师们要对中年段童话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在备课时梳理清楚本单元三篇童话的特点,《宝葫芦的秘密》是常人体童话,《巨人的花园》是超人体童话,《海的女儿》是拟人体童话。要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又体现一气呵成的进阶思考,那么课堂观察的环节最好是有完整的习得语言过程的呈现。孔老师说,童话之所以奇妙,奇在内容,妙在语言。奇与妙,若要兼顾,《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就去品“花园的变”,那第二课时则将重点放在体会“巨人的变”,从自私到后悔,再到学会分享,找到巨人与花园之间的桥梁,找到景色与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形象,寻找作者构篇中的妙趣。这样一个“完整的奇妙”有了之后,由徐莉老师执教《海的女儿》,纳入想象的奇,用海的世界构筑起一个整体世界,再到语言诗意,极度夸张,接着到情节的思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本理解。与此同时,情节思辨也使得孩子在读的同时深入思考。
是的,教童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品悟内容,更要兼顾表达之趣。
一次“读与写”的学习
接着由来自华罗庚实验学校尧塘分校的钱丽老师做了主题为《关照整体,统整童话——关于统编版童话类教材统整的思考》的讲座,讲座围绕着“统整单元主题教育元素与语文要素,创设单元教学大情境”、“重构客情开展多元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钱丽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可以实施的童话统整教学策略,包括针对童话主题探究的统整教学策略、童话故事结构类的统整教学策略以及童话语言类的统整教学策略。这一讲座给在座各位老师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童话教学新方式。
一份“结与启”的期待
活动的最后,孔老师对学期活动进行了总结,提醒各位成员适时小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的活动提出了设想。期待大家且研且思、且总结且完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华罗庚实验学校新城分校 杨凌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