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99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基〔2011〕34号文件精神,自2011年起,江苏省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科(含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每3年举办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2012年暑期常州市教研室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附件一)组织了大市级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同期常州市所辖两市五区教研部门也相应的组织了35周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的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为选拔我市优秀教师参加上级比赛,更为了有效促进我市数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着“服务教学、以赛促训”的指导思想,我市研训中心从2012年4月起组织发动“金坛市青年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至 2012年11月7日 ,已完成小组赛全部赛程。现就前期工作作一回顾与梳理:
一、 组织与筹划
2012年4月18日 研训网公布了“2012年金坛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方案”, 4月20日 下午在研训中心三楼会议室邀请各校分管小数学科的教导主任或教科室主任召开了方案解读会议,会议由周怡和副主任主持。会上研训员陆卫英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基本功大赛的赛事安排及内容:①粉笔字 选手书写相同的规定内容(包括数学用语),字体不限。时间10分钟。②即兴演讲 现场抽签演讲题目,准备3分钟,演讲时间3~5分钟。③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选手按指定的课题分别进入没有网络环境的电脑房,用提供的规定教材独立完成1课时(40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好课件。在4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稿。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课题与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的课题一致,形式为模拟教学,时间为15-25分钟。⑤教育教学理论常识 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60分钟。测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等,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论述题等。⑥数学学科知识测试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60分钟。测试内容主要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例题、习题)、基础理论(包括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初中数学例题、习题等)、数学史常识,注重教师的数学素养。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证明题、论述题等。⑦教学实例评析 在同一时段,选手对教学实例(观看的同一教学片段录像或同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写出500字以上的点评材料。
会后研训中心小数组及各学校立即分阶段组织了培训和比赛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4月下旬)各校由参会教导主任向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汇报小数基本功竞赛方案,初步拟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工作方案。向教师传达工作方案精神。
第二阶段:自主练兵(2012年5月至10月)各学校根据制定的方案,在校级层面组织了分阶段、有重点的培训练兵活动。期间,市研训中心组织了四次市级层面的培训。具体如下:
时间 | 地 点 | 内 容 |
9月14日 | 溧阳溧城镇中心小学 | 数学史 |
9月21日 | 常州觅渡桥小学 | 数学教学心理学 |
9月29日 | 金坛市朝阳小学 |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梳理 |
10月12日 | 新北区新桥小学 | 25分钟小课课堂教学观摩 |
第三阶段:小组选拔(2012年10月-11月)2012年9月29日金坛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正式进入小组选拔赛阶段,研训中心邀请了部分参赛选手较多学校的分管副校长组成了四个小组赛筹备组,并在研训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了筹备会议,讨论并制定了小组赛的规程以及各比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落实了小组赛的时间、地点及组织等相关事宜。会后,各小组分别制定了本组详实的工作方案。
10月25-26日,分别在华罗庚实验学校、河滨小学、华城小学、建昌小学举行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粉笔字、演讲、评课等6项比赛,各组评委由研训中心小数组成员及各校分管数学领导组成,推磨评价,各组由一名研训中心人员蹲点负责协调监督,尽最大可能保证比赛的公正与公平。经统计,期初各校上报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共计157人,参加此次比赛的共计145人,有7所学校12名数学教师因病因事请假,其中绝大部分有正规请假手续。
11月7日 2:00-4:20,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分四个考场进行了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理论素养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单人独座,选手不得携带任何有关资料。经统计,参加考试的共有147人,数学学科知识平均分为77.71分,优秀率为21%,及格率为91.1%;基本理论平均分为76.83分,优秀率为18%,及格率为87.0%。
二、 成绩与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市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1.学校重视。金坛市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方案出台后,有21所小学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校本的培训方案,更有7所学校要求本校数学教师全员参与,真正意义上把握了本次活动“培训”实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本次活动“促进教师成长”的本质。部分学校把本次活动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每次培训定内容、定地点、定责任人,而且有考评与反馈措施;部分学校邀请书法老师、音乐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粉笔字、演讲培训;部分学校结合学校公开课对参赛老师进行评课训练;部分学校校长亲自命题对参赛老师进行学科知识和理论素养测试。参赛人数比较多的部分学校按8个比赛项目分别对参赛老师进行了几轮培训。
2.组织细致。本次活动无论是比赛规程、培训方案,还是评价标准、评分细则以及评委选定,都从公正、公平、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研训中心小数组和各校分管领导保持密切联系,整个过程未出现一例不请假缺考或迟到早退现象。尤其是承担小组赛的四所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每一个比赛点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比赛所需设备材料都能提前准备到位。高度的责任心保证了小组赛顺利有序地进行。
3.全员成长。从整体上看,经过近半年的培训与比赛,绝大部分教师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与发展。在市级及校级的培训活动中,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评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粉笔字、演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较系统地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初等数学简史》、《数学教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们通过交流与分享,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但是,透过比赛中这些外显的、容易捕捉的亮点,我们更愿意思考在我市青年数学教师身上还有哪些问题。现整理如下,以期更好地促进青年数学教师的成长。
1. 把握教材的能力有欠缺。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组赛中,我们要求对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部分老师对教材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领会教材意图,对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往往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或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虚化,简单套用一些套话。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教学的展开过程层次不清晰,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并依此进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单一,总是试图通过单向的“提问”去引导学生,缺乏组织合作探索、小组交流的意识。不重视练习活动,在教学设计稿中对练习的组织仅仅以第几页第几题来呈现,对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如何,怎样展开,怎样拓展缺乏思考。
2. 课堂表现力有待提高。在模拟课堂比赛中,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单调地复说教案,无表情、无动作、无评价,语言机械呆板,缺乏激情。模拟课堂不能等同于说课,不是要“说”而是要“教”。课堂教学要使自己全身心的融入,要通过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的变化来吸引、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要通过表扬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通过反馈评价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3. 解题能力需进一步加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一个显著的常识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牢固熟练的掌握。本次学科知识考试的命题小学数学知识占70%,难度略高于小学毕业考试,初中数学知识占30%,涉及七年级及八年级数学教材中最基本内容。阅卷结果显示,达不到60分的有13人。有部分老师尤其是常教第一学 段的 老师,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基础知识不能熟练解答,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不能灵活运用。而且部分老师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和答题习惯,而这两种习惯是数学老师一直强调要学生注意的,如“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有部分老师填(5:4),再如“135-105=”,好几位老师等于20。
4. 理论素养需进一步提高。从理论素养测试卷来看,大部分老师对《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部分进行了熟读和背记,填空题完成较好。但对材料题无计可施,更有甚者,一言不发。学理论最终的意义在于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从演讲比赛中可以看出,部分老师对论题或者简单复述空洞的理论,无实践案例,或者仅述说教学实例,而无理论支撑。无论哪一种,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缺乏说服力的,这也是很多老师演讲仅耗时2-3分钟的原因。
三、 结果通报
经过评委的细致评审,研训中心小数组对各参赛老师的得分进行了分类统计,并按权重(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仅重15%;课件制作权重15%;课堂教学权重30%;教育教学知识权重10%;数学学科知识权重10%;评课权重10%)计算了总分,按由高到低的次序,根据各小组实际参赛人数的25%,共确定了37人进入市级比赛。(名单见附件二)
为方便各学校分析比较,我们把每组比赛的详细得分隐去参赛选手姓名后发送至各校分管校长邮箱中,希望各校领导认真分析数据,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早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提高本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如参赛老师需要了解本人各项比赛的具体情况,请联系研训中心小数组。
后期市级比赛时间与安排见研训网通知。
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
昨天访问: 293883 | 今天访问: 43435 | 本月访问: 337318 | 上月访问: 10859587 | 访问总数: 26779354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